第四千七百八十八章 我拒绝_神话版三国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四千七百八十八章 我拒绝

第(1/3)页

伊籍直接将话挑明了,儒家虽说有很多的问题,但儒家最起码在正面上是回答并且认同公平这个结论的,也就是说儒家是真的致力于让一切符合他们认知的礼法。

    那么现在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,那就是陈曦做的事情到底符不符合儒家认知的礼法。

    让百姓富裕,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个,毫无疑问是符合的,这也是所有学儒的名士都认同陈曦的原因,不管是邪道出身的大儒,还是正道出身的大儒,亦或者野路子出身耕读传家的大儒,在这一方面都认同陈曦。

    说起来,也是因为这些认同,陈曦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,阻力会被这些人帮着消除掉不少。

    毕竟经历过王朝的崩塌,见证了时代从低谷走向巅峰,对于这些人而言,甭管陈曦在搞什么,他确实是搞出来了盛世,确实是让百姓真正吃饱了,这就是进步。

    这世间有很多东西可能是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,但老百姓生活的怎么样,只需要将他们的锅盖打开,看看他们的居住条件,就能看出来。

    毫无疑问,陈曦当前所处的时代,是所有大儒都无法否认的盛世,而且是那种远迈这个时代儒生想象,只能拿着传说媲美的盛世。

    可这种盛世之下也不完全是光明,就像是伊籍现在询问的那句话一样,兖州农粮不过十几万人,算上靠着兖州农粮生活的百姓也就百余万而已,整个兖州现在足足有五百六十多万百姓。

    哪怕经历了灵帝朝的崩塌,经历了黄巾之乱,在这陈曦主政的二十年间,依旧让桓帝年间统计的只有四百万出头的人口数量提升了40%!

    更重要的是新增的这40%的人口,吃得好,住得好,彻底的脱离了当年那种食不果腹,衣不蔽体的状态,可以说整个兖州已经基本达到了普遍性能吃饱吃好的状态了。

    可人类的烦恼在吃不饱的时候,只有一条,那就是我怎么才能吃饱饭,而在吃饱之后,那就会有千千万万的烦恼。

    比方说,兖州农粮下属工人的生活水平和普通兖州人的生活水平,两者完全不是一个层次。

    伊籍也是在视察的时候,意识到兖州农粮的生活水平达到远超他曾经认知的程度,已经和周围的普通兖州人形成了名为不公的差距,才选择抽取一部分的利润,直接点,让兖州农粮反哺一下兖州其他地方有问题吗?

    甚至这个问题在这个时候更是回归到了兖州农粮到底是政府,还是企业这个问题了,是政府,那兖州农粮就必须要承担这份责任,这是儒家大政府不可回避的一点,是社会公平的基础。

    是商业,那还有个屁说的,老子堂堂真两千石掏你利润,反哺当地百姓,你还敢来告状?是欺我兖州几百万百姓,没把你当场冲爆是吧。

    甚至都不需要多余的话,因为这已不是掏利润了,而是正经的税率,是二次分配,而且伊籍自己没有捞钱,而是在实打实的推进二次分配,在这种情况下,其他人不管怎么说,这事都没办法给伊籍扣帽子。

    “当然是人,兖州其他地方的百姓和兖州农粮的工人是一样,他们都是同样的存在。”陈曦很是政治正确的说道。

    虽说这年头可以不讲这个,陈曦可以明确的说,兖州农粮的工人就是高过兖州其他地方的百姓一等,甚至就直接这么说出来,也没有人能说什么,毕竟兖州农粮就在那里,兖州的百姓多少也能感觉到差距。

    到元凤十年的现在,兖州绝大多数的百姓其实都在想办法加入兖州农粮,虽说因为陈曦为了粮食安全的原因,持续稳定粮价,普通家庭种田也能混的很好,但那么大一个兖州农粮就在那里,种田的百姓也能看到好坏,所以他们也希望加入兖州农粮,成为端着铁饭碗吃饭的工人!

    这里的铁饭碗不是对于职业的形容词,而是真正意义上吃饭的碗。

    在普通百姓家里还在用木碗,陶碗,这几年条件好了,开始用瓷碗的时候,大型的国营厂矿作坊已经开始使用搪瓷碗了。

    这玩意儿在后世也流行过一段时间,现在基本是被陶瓷代替了,毕竟从技术上陶瓷能搞出来玉润和光度,搪瓷这玩意儿因为基底是金属的,拼最顶级肯定是拼不过陶瓷,然后走量又因为成本干不过不锈钢,所以到21世纪的时候搪瓷制品基本退出了主流市场。

    陈曦这年头搞不锈钢的难度很高,但搞搪瓷的成本是铁定低于陶瓷的,而且搪瓷在这年头对比陶瓷有一个非常逆天的优势,那就是光泽度。

    毕竟是金属基底的,釉色调配的难度比陶土要容易很多,再加上更为结实耐用,清洗起来也容易,所以陈曦在搞出搪瓷之后,第一时间就给国营厂矿作坊进行了推广。

    后续军队肯定也会换成搪瓷的,毕竟这玩意儿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lewenvxs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