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八路诸侯反董_三国之董卓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十八路诸侯反董

第(1/3)页

东汉末年,天下大乱,董卓祸乱朝纲,残暴不仁,引得民不聊生,各地诸侯纷纷心生不满。一日,东郡太守乔瑁诈称收到京师三公的移书,书中历数董卓的滔天罪恶,称自己被其逼迫,无法自救,殷切期望各地义兵奋起,解救国家于患难之中  。这封诏书一经传出,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,激起千层浪,各路诸侯纷纷响应,一场声势浩大的讨董联盟就此拉开帷幕。

第一路诸侯乃是后将军袁术,四世三公袁家之后,家族显赫,兵多将广,麾下坐拥三万多雄兵,个个都是身经百战之士,他站在军帐之中,眼神中透着一丝自傲与野心,扫视着周围的一切,仿佛天下尽在其掌握。

第二路为冀州牧韩馥,他身形富态,面色和善中带着几分犹豫,统领着三万兵力,粮草充足,冀州之地在他的治理下,倒也安稳。

第三路兖州刺史刘岱,身形魁梧,一脸的豪爽之气,带领着两万兵力,他为人仗义,在诸侯之中也有一定的威望。

第四路河内太守王匡,面容冷峻,目光如炬,有着一股坚毅之气,领兵一万五千人。他早些痛骂董卓被抓,后在士族求情下释放还被封官,此次响应讨董,决心为天下除害。

第五路陈留太守张邈,为人宽厚,喜好结交豪杰,与曹操、袁绍都颇有交情,他带领着一万五千人,营帐之中,时常与谋士们商议着战略。

第六路东郡太守乔瑁,正是发起讨董诏书之人,他面容严肃,眼神中透着一股执着,领兵两万,一心想着推翻董卓,恢复汉室的清明。

第七路山阳太守袁遗,文质彬彬,颇有儒将之风,领兵一万五千人。他平日里喜爱读书,对兵法也颇有研究,在诸侯中以智谋著称。

第八路济北相鲍信,身材高大,气势不凡,领兵两万,他为人正直,嫉恶如仇,对董卓的恶行早已义愤填膺。

第九路北海太守孔融,作为孔子的二十世孙,他饱读诗书,心怀天下,虽只有一万兵力,但他对讨伐董卓一事最为用心,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力量,为国家出一份力。

第十路广陵太守张超,性格沉稳,治军严谨,领兵一万五千人,他的军队纪律严明,在诸侯中也有不错的口碑。

第十一路北平太守公孙瓒,骑着一匹矫健的白马,英姿飒爽,他的骑兵部队精锐无比,擅长闪电战和游击战,此次领兵两万前来。此时的刘备正暂居其麾下,刘备面容和蔼,眼神中透着仁义,关羽面如重枣,威风凛凛,张飞豹头环眼,气势汹汹,三人一同前来,为讨董增添了几分力量。

第十二路上党太守张扬,勇猛过人,声如洪钟,领兵一万五千人,他在战场上勇猛无畏,是一员猛将。

第十三路徐州刺史陶谦,为人刚直,在徐州颇得民心,他带领着两万兵力,虽然实力并不突出,但也决心在讨董之战中尽一份自己的责任。

第十四路豫州刺史孔伷,身形清瘦,神色间带着几分忧虑,领兵两万。他深知此次讨董之路艰难,但仍义无反顾。

第十五路长沙太守孙坚,素有“江东猛虎”之称,他面容刚毅,眼神中透着一股勇猛之气,领兵一万,手下黄盖等将领也是忠心耿耿,他的军队战斗力极强。

第十六路渤海太守袁绍,出身四世三公的名门望族,兵多将广,此时的他,心中野心勃勃,一心想着在这场讨董之战中树立自己的威望,日后称霸天下,他领兵一万五千人。

第十七路西凉马腾,只是书面联盟,而他因有董卓军阻碍无法而来。

最后一路是骁骑校尉曹操,他虽然兵力只有五千多人,但他智谋过人,心怀大志,刚刚从洛阳逃出来不久,便散尽家财,组建了这支军队,决心为天下铲除董卓这个奸贼。

十八路诸侯浩浩荡荡地汇聚陈留以北的酸枣县,众人齐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lewenvxs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