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727章:四百年前的西北
第(3/3)页
另一边,草原。
这次出发去看红袍军昔日发展边陲的不仅仅是雷请议,陈科也在草原的考古现场看着新的汇报资料。
考古现场的风中,陈科手中捧着刚刚出土的《红袍军草原发展录》,羊皮纸上的字迹在阳光下清晰可见。
“......煤矿日产煤千吨,雇当地牧民三千余人,日薪三十文。”
他抬头望向远处,巨大的露天矿坑遗址如同大地的伤疤,却见证着四百年前工业文明在这片草原的萌芽。
史料记载栩栩如生。
“昔日牧奴扎布,今为矿工队正,月得银三两,其妻入奶坊,日得二十文,夫妇议,年底买羊羔十只,送子入红袍学堂。”
陈科仿佛看到那个叫扎布的蒙古汉子,第一次领到工钱时颤抖的手,听到夫妇夜话时对未来的憧憬。
下一页是出土的账本残页。
矿工购铁锅一口,女工扯花布三尺,老牧人买《三字经》一本......这些琐碎的记录,比任何史诗都更动人。
另一卷《天工院勘测纪要》记载。
“虽无完整开采技术,然已探明油矿三处,雇当地牧民百人,运钻机、建井架、修储油池。”
考古队员指着一处深坑。
“这就是当年的勘探井遗址,我们发现了红袍自制的抽油泵零件,用精铁铸造,比西洋同期技术领先十年。”
陈科抚摸着一块锈蚀的齿轮,想起史料中那段热血沸腾的记录:“勘测员冻掉三指,仍笑言油苗喷涌时,请里长来草原吃手把肉!”
陈科转头,看向另一侧,那边是奶制品工坊遗址。
巨大的奶酪发酵池、黄油搅拌器、酸奶滤网一应俱全,墙上刻着生产定额。
“日处理鲜奶千斤,产奶酪二百斤,黄油百斤,酸奶三百罐。”
出土的销售账册显示。
奶酪销往江南换茶叶丝绸,黄油耐储存,供红袍军需,酸奶本地售卖。
毛纺厂遗址内,更是有三十架仿纺织机,虽已锈蚀,但残留的羊毛纤维仍可辨认。
史料记载。
“牧妇首创羊毛混纺法,得红袍银号赏银百两,其言以往羊毛贱如草,今能换粮养家。”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lewenvxs.cc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