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682章:不过是个年轻人罢了
第(1/3)页
宋应星从褡裢里掏出几包种子,看起来不像是红袍军位高权重的农学院长,更像是个老农。
“耐涝的稻种,江南来的,根扎得深,水淹不死。”
洛水跟着宋应星一点点开始开辟第一块农会试验田,田垄筑的很高。
他们要对农会负责,就必须让百姓们看到成果。
两个多月后,淮水漫过河滩,淹了低处的麦田,却唯独绕开了农会的高垄。
稻秧在浑水里挺着青绿的秆子,穗子沉甸甸地垂着。
农会的汉子们赤膊站在田埂上,望着水里的稻,没人说话。
一名农户突然蹲下,抓了把湿泥,捏得咯吱响。
“这法子,真能增产?”
宋应星没答话,只是弯腰掐了根稻穗,搓出几粒青米,丢进嘴里嚼了嚼。
“甜的。”
“是时候了。”
农会堂前,各村的人挤了一院子。
洛水把稻穗堆在桌上,穗尖还滴着水。
“愿种的,来领种!”
他拍出一本《农会水田则例》。
“按此法,沟垄多高一尺,淤泥铺多厚三寸,稻种浸水几日,全写明白了。”
“到时候农会核产。”
洛水翻到朱批页。
“按实收三成缴,里长亲批,新田免赋两年。”
人群嗡地炸开。
一名老农挤到桌前,抓起一把稻种,攥得死紧。
“前朝……”
他嗓子发哑,又有些兴奋。
“前朝说河滩不能种粮,种了要砍头。”
洛水看着他。
“现在能种了。”
洛水和宋应星留在农会教导了两个多月,如今农会试验田有条不紊的发展着,加上当地民部官吏配合修葺水利,百姓们倒当真没了以往的提心吊胆,兴奋的等待着收成。
与此同时,洛水和宋应星则是再度踏上火车,这次,是去西安府。
洛水和宋应星抵达西安府,第一件事便是先在城西租了间旧院安顿下来。
院墙斑驳,墙角堆着农具,屋檐下挂着几串干辣椒。
头几日,两人并未急着去衙门,而是换上粗布衣裳,混在街头巷尾,听百姓闲聊,看市井百态。
清晨,洛水蹲在街角茶摊,要了碗粗茶,慢悠悠地喝着。
旁边几个挑担的脚夫正抱怨。
“今年的菜价又跌了,白菜三文一斤,连本钱都不够!”
“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lewenvxs.cc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