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1章:科举之法_明末: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641章:科举之法

第(1/3)页

新年开春,京师魏府的书房窗棂上还凝着薄霜。

炭盆烧得旺,烘得满室松木烟气混着墨臭。

魏昶君穿的还是几年前母亲做的半旧靛蓝棉袍,袖口磨得发亮,正俯身在一张摊开的《两京十三省水利农桑总图》上,指尖划过山东蒙阴那片密密麻麻标注的炭坑铁坊记号,眉头拧成疙瘩。

“黄公辅。”

他头也不抬,声音带着炭火烘出来的沙哑。

“登莱的船坞要木料,蒙阴的炼铁炉要石炭,江南的织机要填肚子......这粮食的根子,不能总指望着湖广填过来的流民开荒,地就那么多,人啃地皮,地皮也要啃人。”

民部总长黄公辅枯瘦的身子佝偻在炭盆旁烤手。

“里长,去岁河南大旱,虽靠着运河调了些粮,终究是剜肉补疮,农事才是活命的根本。”

他搓了搓冻僵的手指,从怀里摸出本磨毛了边的簿册。

“这是去年各府呈报的田亩、收成、灾异汇总,还有,各地老农摸索出的土法子,零零碎碎记了些。”

魏昶君倒也不意外,小冰河时期,不会因为天下是大明的还是红袍军的而更改,该有天灾的就会来。

他伸手接过那册子,纸页粗糙,墨迹深浅不一,夹杂着炭条画的简图。

他翻了几页,目光停在一条潦草的记录上。

“分宜县老农言,稻种浸以雪水三日,出苗齐整,较常法耐寒?”

他抬起头,眼中那点被铁与火磨砺出的冷硬,透出一丝罕见的亮光。

“这路子对,农事也要格物,不能光靠老天爷赏脸,靠祖宗传下来的老黄历。”

他猛地站起身,炭火映着他骤然锐利的侧脸。

“光靠土法子不够,得有人,专门的人,像天工院琢磨铁轨火车战舰那样,去琢磨土里长的东西,琢磨怎么让稻子多结穗,麦子少生病,琢磨怎么在旱年头保住苗,涝年头抢出粮。”

黄公辅点头,深吸了一口气,往前凑。

“里长,若论格物农桑,识天时,察地力,通百工之巧,下官斗胆举荐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lewenvxs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