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八百五十四章,规模扩大
第(2/3)页
,这里让萧明负责。这要大的方向不变就行,萧明还是应付得来的”
停顿了下,韩勇又道:“苏联在远东有完整的工业体系,如果日军不能投入足够数量的兵力以及兵器,是没有希望战胜苏联红军的,既便苏军的重心在欧洲,留在远东的都是替下来休整的部队,战斗力也是丝毫不比日军弱。”
韩勇说的全都是事实,在另外一个时空,既便是在莫斯科会战最危急之时,韩勇在远东也始终保留着150万军队,相比小日本的关东军拥有两倍的兵力优势。
但日军拥有先发优势,而且苏联红军在远东的防线太长,很容易遭受攻击,所以日军在战术层面拥有明显的优势。
综合来说,关东军要想重创苏联红军在远东的重兵集团,至少要等同兵力,如果要想全歼远东的苏军,则至少需要两倍以上的兵力,也就是300万。
考虑到苏联此时处境,重创远东的苏军效果等同于全歼。
所以,关东军只要增兵到150万人以上,苏联就危险了。
石原莞尔到了关东军总司令任上,一定会采取军事冒险,用一场或者两次胜利来刺激日军大本营,诱使日军大本营扩大规模。
所以,华夏远征军必须在缅甸战场强行转入反攻,将日军大本营的注意力牢牢的吸引在缅甸战场,才有可能保证苏联的安全,然后保证盟军的安全。
这个道理其实并不复杂,史迪威略一思忖也就想明白了。
当下史迪威严肃的说道:“明白了,韩,我这就致电华盛顿,要求盟军总司令部将原定援助给缅甸战区的武器装备,仍旧按原定计划运至缅甸,哦,不,按照原定计划还不够,必须扩大援助规模,对,必须得扩大援助规模。”
停顿了一下,史迪威又道:“对了,还有缅甸的工业区,也必须扩大规模,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扩大一倍,建成之后的缅甸工业区必须得保证至少300万军队作战所需!我们一定要争取做到亚洲战场能不依美国本土的物资供给,如果有可能,缅甸的工业区甚至还要反哺非洲以及欧洲战场,对就是这样。”
史迪威的请示电报很快就到了华盛顿。
这个时候,华盛顿正好是早上八点钟,罗斯福刚上班。
看完电报,罗斯福感觉事关重大,当即让秘书打电话,把国务卿赫尔、陆军参谋长马歇尔,海军参谋长斯塔克,陆海军总参谋长莱希都叫到白宫。
等赫尔等人传阅完史迪威的电报,罗斯福才沉声问道:“你们怎么看?”
小会议室里有着片刻的寂静,然后马歇尔的声音响起:“史迪威所说,会不会有些危言耸听了?石原莞尔调任关东军总司令,真会有这么大影响?”
“我倒不这么认为。”赫尔沉声说,“石原莞尔这个人还是很有魄力的,当年他还仅只是关东军的一个作战参谋,就一手炮制了柳条湖事件,现在他成了手握近百万大军的关东军总司令,不顾日军大本营反对进攻苏联,并不是不可能的事。”
“我说的不是这个。”马歇尔摆摆手说,“我想说的是,就算石原莞尔悍然向苏联的远东地区发起进攻,真会造成这么大的连锁反应?”
“这点确实值得怀疑。”莱希附和道,“两年前的诺门坎战役,虽说苏联占据绝对的兵力以及兵器优势,但是日军的惨败却是事实。”
“惨败?”赫尔摇头,“根据情报部门提供的信息,事实似乎并不是这样。”
顿了顿,赫尔又说道:“诺门坎战役中,日军没能达成作战意图这是事实,但是单就伤亡数字而言,苏军其实比日军更多,而且苏联损失的技术装备也要比日军更多,所以从这一个层面上讲,日军至少并没有战败。”
“不不,失败就是失败。”莱希摇头说。
“我支持赫尔的意见。”斯塔克也说道,“诺门坎战役,日军其实并未战败,苏军虽然战术上打赢了,但是人员物资的损失却更大,所以,一旦日本关东军投入更多的兵力以及技术装备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,结果就很难说。”
“不可能。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lewenvxs.cc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