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734章:开荒记
第(1/3)页
文献研究还在继续,《屯垦录》记载了魏昶琅抵达北海之后的具体措施。
“按牧民家族分草场,每户划草场百亩,禁贵族圈占。”
“建公平市集,设红袍公秤,抽佣不过百分之三。”
“授畜牧新法,教冬季储草、疫病防治。”
“除此之外,还有《工矿策》,煤矿雇当地牧民,以工代赈,日结粮三升。”
“林场伐木需间伐,伐一植三。”
“渔场禁绝绝户网,网眼需过三指。”
冯陈指着《技术推广册》说。
“他不仅开发资源,更传授技术,教牧民建地下菜窖,学习冬季储菜法,推广风干肉技术,使得较鲜肉耐储三月,创毛毡夹层帐,保暖性提升倍余。”
最后出土的《市集图》显示。
北海中心市集分设畜贸区,工矿区,百货区,红袍官署。
“短短三年,他将蛮荒之地建的颇具规模。”
“简直无法想象当时的条件有多艰苦。”
研究小组的灯光下,冯陈教授继续展开《北海筑城录》,沉声读道。
“四月,魏昶琅率军民千人始筑驻北城,亲自督造砖窑三座,每窑出青砖三千块,皆印北海工造铭文。”
组员马硕指着出土的城砖实物补充道。
“铭文编号显示,魏昶琅亲自参与了七万余块砖的烧制。”
“何止烧砖!”
小李翻开通志《农垦卷》。
“记载称他亲执耒耜,教民耕种,在零下二十度的冻土上,他带人搭起暖棚试种土豆,第一季就收获三千斤。”
冯陈继续念道。
“魏昶琅组建勘测队。文献记载"遇暴雪封山,以绳系腰相连而行,丈冰尺雪,勘路百里。”
《矿难纪事》记载。
“煤矿塌方,魏昶琅为救矿工,被落石击中,弥留之际仍嘱新城学堂窗纸需加厚,孩童听课不致冻手。”
组员小张轻声叹了口气。
“根据殡葬记录,他下葬时穿着补丁棉袄,陪葬品只有三件,其中还有百姓送的雪莓干。”
冯陈合上文献叹息。
“他是红袍军主的亲弟弟啊!若在明朝,少说是个亲王,可他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lewenvxs.cc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