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35章:人民_明末: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735章:人民

第(1/3)页

京师魏府书房内,须发皆白的黄公辅捧着厚厚的奏报,神色肃然中带着兴奋。

“禀里长!乌思藏新建城池七座,水泥主干道已通七百里,昔日茶马古道如今牛车日夜不绝,粮食产量翻了一倍,人口增至二十万!”

他翻开第二卷奏报,声音愈发振奋。

“撒马尔罕更了不得,打通西域商路十二条,骆驼队半月可达波斯,今年新垦良田万亩,棉花产量足供全军冬衣。”

“北海...北海魏工殉国之地,如今建成不冻港一处,海船直通小岛,渔获量可供二十万人食用,更开采煤矿三处。”

“草原牛羊存栏量破千万头,毛纺厂日夜不停,呢料远销欧陆,尤其是铁路已修至捕鱼儿海,虽然花费巨大,但日后牛羊可直运江南。”

“安南一年三熟稻遍植,岁产稻米千万石,已成红袍粮仓,更筑海港五座,战商两用舰船皆可停泊。”

现在,是边陲各地总长和官吏发过来的开荒汇报。

魏昶君凝神细听,黄公辅继续展开《边陲融合录》。

“乌思藏如今每日有千名牧民主动学习汉话,集市上常闻公平互助等红袍词汇,还有红袍学堂中,一部分藏童清晨诵《三字经》,午后学当地语言,双语启蒙已成常态。”

“如今红袍军和当地百姓的融合程度已是相当高了。”

“去岁雪灾,红袍将士让出军营安置牧民,自己扎帐于风雪中,灾后牧民凑钱铸军民壶,壶身刻藏文金珠玛米,汉文百姓子弟兵。"“除此之外,还有藏匠仿红袍徽章制团结扣,在乌思藏也流传甚广。”

魏昶君轻抚奏报上描绘团结扣图样,温和点头。

“可有冲突?”

“有。”

黄公辅坦言。

“当地旧贵族曾煽动冲突,但百姓自发护住红袍学堂,有老牧民还和对方起了争执,说他们欺压百年,红袍教自己识字做人。”

魏昶君彼时缓缓点头。

文化的融合,从来不是消除差异,而是找到共存的支点。

魏昶君的手指缓缓划过舆图上蜿蜒的乌思藏线路,烛火在他深沉的眸中跳动。

“纸上终觉浅。”

他忽然抬头,望向窗外纷飞的雪花。

“黄公辅,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lewenvxs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